结案通常指的是在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中,经过一系列法律程序后,法院对案件作出的最终处理,这标志着案件的结束。以下是民事和刑事案件中常见的结案方式:
民事案件结案方式:
执行完毕:
当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被当事人履行后,案件可以视为执行完毕并结案。
调解:
如果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出具调解书,该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案件可以据此结案。
撤诉:
原告撤回起诉,或者原告未缴纳诉讼费、未到庭参加诉讼等情况下,案件也会被视作撤诉而结案。
不予执行:
如果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无法执行,法院可以裁定不予执行。
驳回申请:
如果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可以驳回执行申请。
刑事案件结案方式:
判决:
法院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案件随之结案。
不起诉:
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案件不再继续审理。
撤销案件:
在侦查阶段,如果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公安机关可以撤销案件。
检察院决定:
检察院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书或不起诉决定书,案件因此结案。
结案流程:
判决或裁定:法院在审理完毕后作出最终判决或裁定。
履行义务:当事人应按时履行判决书中确定的义务。
申请执行:如果债务人未履行判决义务,申请执行人可以在法定时效内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
案款拨付:执行完毕后,法院会将案款拨付给申请执行人。
提交结案申请: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提交结案申请,表明案件已达到执行目的。
法院审核:法院在审核无误后,会作出结案裁定。
注意事项:
时效性:申请执行的期间通常为两年,且可能因法定事由中止或中断。
法律文书:执行依据应是生效的法律文书,如判决书、调解书等。
执行和解:如果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履行完毕,也可以以“执行完毕”方式结案。
以上信息概述了民事和刑事案件中结案的常见方式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