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又称“楚词”,是 战国时期南方楚国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最初是由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诗歌体裁,后来成为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新诗体的专称。楚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浪漫主义色彩,作品中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形式自由,情感奔放。
楚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屈原是楚辞最主要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如《离骚》、《九歌》、《九章》等,都是楚辞文学的经典之作。楚辞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楚地民歌、音乐及民间文学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西汉时期,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汉代其他作家的拟作辑录成集,命名为《楚辞》,使其成为了一部诗歌总集。《楚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中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