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是一种通过电解作用在金属表面沉积一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以下是电镀的基本步骤和考虑因素:
电镀基本步骤
清洗:
去除工件表面的污垢、油脂和氧化层,确保涂层能牢固附着。
预处理:
进行表面处理,如酸洗、碱洗、活化等,以提高镀层附着力和保护金属表面。
电镀:
将处理好的工件作为阴极放入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镀液中,通过电流作用使金属离子在工件表面还原并沉积。
清洗和烘干:
电镀后清洗以去除杂质和水分,然后烘干以去除水分。
检验和包装:
检验镀层质量,合格则进行包装以保护镀层。
电镀方式选择
挂镀:适用于一般尺寸的制品,生产效率高但设备维修量大。
滚镀:适用于小件,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率,但镀件不宜太大和太轻。
刷镀:适用于局部镀或修复,操作灵活。
连续电镀:适用于成批生产的线材和带材,如薄板、金属丝和带。
电镀液组成
主盐:提供金属离子的化合物。
络合剂:与主盐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稳定溶液酸碱度。
缓冲剂:用于调节溶液pH值。
阳极活化剂:提高阳极的活性。
添加剂:如光亮剂、晶粒细化剂等,改善镀层质量。
影响因素
阳极材料:影响镀层质量。
电镀液成分:包括主盐、附加盐、络合剂、缓冲剂、阳极活化剂和添加剂。
温度:影响镀层厚度和质量。
电流密度:影响镀层均匀性和厚度。
搅拌强度:影响溶液中金属离子的传输。
电源波形:影响电镀效率和质量。
注意事项
确保待镀件与镀液接触的设备具有通用性。
控制好电镀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电流、温度、溶液成分等,以保证镀层质量。
电镀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制品的防腐、装饰和功能增强,不同的电镀方式和工艺流程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