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鱼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场地选择
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深1~1.5m的池塘或鱼塘。池底最好是保水力强的沙泥质土壤,池底污泥越少越好。池壁四周用20目网布围栏防逃,网脚深埋0.5m。
种苗的选择和放养
选择色泽鲜艳、肌肉丰满、个体重无病伤、规格整齐、游动活泼的鱼种。放养前应对鱼种进行全面清塘和消毒。
具体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而定。例如,主养草鱼的池塘,草鱼投放量应掌握在总投放量的60%左右,每亩可放草鱼800-1000尾,搭配鲢鱼100尾,鳙鱼50尾,鲤鱼80尾。
饲料投喂
饵料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精料包括鱼全价颗粒饲料、豆饼、菜饼、麦麸、米糠等,日投饵量为存塘鱼重量的8%~10%,日投饵次数不少于4次。青料可以投放在浮框内,夏季水温高,气候多变,为防止鱼类浮头,早上、中午可适当多投,傍晚应少投,并做到不给鱼吃夜食。
在夏季高温季节,应严格杜绝草鱼吃夜草,并适当增加投喂量和投喂次数,以确保鱼类生长所需营养。
水质调节
保持水质清新和卫生,经常保持水深在2米以上,并经常加注新水,增加水体溶氧。每隔3-5天添加新水5-10厘米,以增加水体活力,增加溶氧,提高浮游生物的增殖率。
使用生石灰或培藻肥水宝等水质改良剂,以澄清水质。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使用0.5%~1%的小苏打溶液短时间浸洗,可促使鱼体生长,增强鱼的体质,预防鱼病发生。
其他管理
在生长旺季,应加强饲养管理,投足饵料,合理施肥,调活水质。定期清理池塘,防止疾病和水质恶化。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成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