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即夜半时分,是中国古代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时间大约在23:00至1:00之间。许多古代诗人喜欢描绘子时的景象,以下是一些描写子时的诗句:
1. 张继的《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2. 杜甫的《漫成一绝》
```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
3. 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
```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
4. 韦庄的《忆昔》
```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
5. 向子諲的《卜算子·时菊碎榛丛》
```
时菊碎榛丛,地僻柴门静。
谁道村中好客稀,明月和清影。
```
这些诗句描绘了子时夜晚的静谧、美丽和深沉,以及诗人们在这个时辰里的情感与思考。子时也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如阴气最重、鬼魅出没的时刻,或是孕育新的一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