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损耗是指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在其内部引起的能量损耗。这种损耗也被称为介损。在交变电场中,电介质内流过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之间的夹角(功率因数角Φ)的余角δ被称为介质损耗角。
介质损耗是评价绝缘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际应用中的绝缘材料并非理想的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总会有一些带电粒子移动产生漏导电流,这种微小电流会导致介质发热并损耗电能,称为漏导损耗。
介质损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漏导损耗:
由电导引起的损耗,即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产生的电流导致的能量损失。
极化损耗:
由介质极化滞后效应引起的损耗,即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极化过程跟不上电场变化的速度,导致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是衡量介质损耗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异相分量与同相分量的比值。
总的来说,介质损耗越小,绝缘材料的性能越好,因为较小的损耗意味着较少的能量损失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运行电压、结构尺寸等因素,以确保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并控制介质损耗在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