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鳝建设养殖场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场地选择、池子形状和规格、池子结构以及养殖池的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稍高的向阳、背风处,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有一定水位落差,利于进水和排水。
场地应靠近住宅,便于管理。
可以选择废弃水体、水池、池塘或荷塘等,但要注意水质清洁,无农药等有害物质。
池子形状和规格
池子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具体形状根据养殖规模和实际需求而定。
苗种培育池一般较小,约12平方米以下;成鳝养殖池较大,一般为15-30平方米,有些甚至超过100平方米。
池深一般为0.7-1.0米,池壁高出水面30厘米,以防黄鳝逃跑。
鳝池结构
水泥池:
先在平地上下挖30-40厘米,建成土池,池壁用砖或石块砂浆砌筑,水泥抹面。
池边墙顶做成“T”字形出檐,池底用黄泥、石灰、黄沙混合夯实,或填石渣,夯实后铺5厘米黄砂密缝。
离池底约40厘米处开一圆形溢水孔,孔口安装防逃设备。
池底铺一层20-30厘米厚淤泥,最后注入新水,水深保持10-15厘米。
土池:
选择土质坚硬的地方建池,从地面下挖30-40厘米,挖出的土在周围作埂,埂宽1米,高40-60厘米。
埂要层层夯实,池底也要夯实。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池底先铺一层油毡,再铺一层塑料薄膜,薄膜上堆放20-30厘米厚淤泥或有机质土层。
技术要求
养殖场地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
养殖池建设时要考虑防逃、防暑、防寒工作,合理规划养殖池的大小和布局。
配备适量的饵料台和栖息台,选择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注意投喂量和投喂频率。
定期进行疾病防治,保持养殖环境卫生。
其他注意事项
黄鳝喜欢在洞穴中生活,因此池底应铺一层含有机质的土壤,便于黄鳝打洞和潜伏。
池水深度一般保持在10-20厘米,过深会影响黄鳝的生长。
池坎应高出地面10-20厘米,顶端用砖砌成T形,防止黄鳝逃跑。
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撒生石灰调节pH值。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建设一个适合黄鳝生长的养殖场,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