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海螺的养殖方法如下:
养殖环境
养殖池应远离其他贝类,选择一块相对平整的地方,用网圈围起,围网中间要分散插有小竹竿,为高温缺氧季节海螺上爬呼吸做准备。
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对网具进行清洗,保证围网内外水源对流畅通无阻,以确保有足够的藻类,缩短养殖周期。
苗种选择
苗种主要来源于海洋捕捞,人工育苗较少。选择时应注意选择色泽较淡、螺壳完整且薄等体园鲜活的海螺。
放苗时,应均匀将苗种播洒在已整理好的围网内,避免过密。
管理和喂养
海螺所适应的海水理化指标包括:盐度10‰-30‰,pH值7.5-8.8,亚硝酸盐0.10ppm以下,透明度30cm左右。水温在10-35℃时海螺生长较快。
饲料投喂以小杂鱼和低价贝类为主,同时注意水中硅藻含量,日投饵量根据池塘水质而定,硅藻缺乏的池塘多投饵,反之少投。
2-3天检查一次海螺摄食情况,防止投饵过多造成底质恶化,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防止底泥发黑,引发病变。发现爬杆时要及时增氧,调整水质。
水质控制
观赏螺对水质要求不高,但为了其最好的生长,溶氧量、酸碱度、盐度、水中污染量等方面仍需注意。
建议建立硝化细菌系统,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温度控制
螺喜欢在温暖条件下生活,最适宜温度为20~30℃,此时摄食量大,生长迅速。水温超过35℃可能会影响其生长。
病害防治
定期监测海螺的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水环境的稳定,避免底泥状态差和水质脏乱,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繁殖
观赏螺的繁殖需要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避免捕食者和食物不足。
区分公母,挑选颜色光亮、大小均匀的作为亲螺,按雌雄比例4:1投放到繁殖缸中。
提供适当的附着物,如杂草和小竹片,以便亲螺产卵。卵孵化后,幼螺需提供适当的水深和食物,通常15天左右即可养成小螺。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观赏海螺,并确保其健康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