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养殖的方式有多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养殖方法及其步骤:
插竹养殖
材料:竹子
方法:将竹子插入海底,每6根竹子为一堆,整体为漏斗形状扣在海泥上。竹子长度需控制在1.5米左右,直径在10cm以上,并用绳子围绕触摸海泥的地方进行加固,适宜在软泥较多、海水活动缓慢的海底养殖。
延绳养殖
材料:绳子与漂浮物
方法:绳子两头固定在海底深处,中心用于养殖海蛎,适宜宽度为40-50米,两边每隔2米放入一根绳子并配上漂浮物,绳子长度为3-5米,需经常检查绳子是否交织在一起,适合在开阔海域养殖,对风浪抵抗程度高。
漂浮木筏养殖
材料:木头与竹子扎在一起,调配浮筒漂浮在海面
方法:木筏规格约为5×8米,用绳子固定在海底深处,防止随海浪漂走,两个木筏之间间距约20米,适宜在风平浪静的浅海养殖。
立柱养殖
材料:水泥柱
方法:使用水泥柱进行养殖,具有成本低、附着效果好的优势,水泥柱表面要粗糙,高度2米,直径30cm,适合海底养殖,使海蛎的吸附性强。
分苗养殖
方法:将生长在附苗器上的幼苗剔下,夹到苗绳上进行养成,从分苗到海带厚成期大约需要6-7个月,北方地区经历6-7个月。
密度调节
方法:不同海区有不同适宜的养殖密度,过密过稀都会影响养成效果,需要根据海区情况调节养殖密度。
层调节
方法:养成初期深挂分苗,中期调节水层和疏散苗绳,晚期倒置,使海带轮流受光,提高海带的质量和产量。
切尖
方法:切去海带叶片1/4以上的尖端,提高海带质量和产量,防止病烂,减轻架子负荷。
养殖环境控制
方法:养殖海螺时要注意控制养殖环境,防止与其他贝类共同养殖,选择色泽较淡、螺壳完整且薄的海螺苗种,合理控制养殖面积,用铁网围住养殖区域,防止海螺逃跑或其他贝类进入。
喂养管理
方法:人工养殖时饲料主要以小鱼虾及贝类为主,注意海水温度控制在15-30度左右,硅藻含量较少时增加投喂量,防止投喂过量导致水质变差。
设施修复与维护
方法:台风过后要全面检查养殖设施受损情况,抓紧修复破损的设施,保证养殖功能恢复,加强管护,防止养殖动物逃跑或丢失。
规范养殖管理
方法: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智能化手段管控海上养殖现状,加强巡查和联合执法,明确责任区、责任人,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海上养殖符合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海区条件、养殖经验和资源情况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