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石材矿的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安全管理、设备维护、组织领导、责任制设立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
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安全管理制度,并负责事故的处置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定期接受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
每日工作前,班(组)长或安全员必须对工作人员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机械设备、采坑及周围边坡进行安全检查,确认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后才能开始生产。
设备维护
露天采石场周边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并设置围栏或其他防护措施,确保未经授权人员无法进入工作区域。
采石机械设备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每月必须定期对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同时对工作人员也进行安全教育与学习,增进并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组织领导
矿场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本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矿场各部门、车间、班组应设立安全生产小组,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
矿长担任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安全生产小组组长,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制
矿长对本矿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班组长对本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爆破作业管理
爆破作业时间为中午12:00—12:30和下午16:30—17:00,爆破前必须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危险区内的人员必须撤离至安全地点。
爆破作业结束后,班(组)长或安全员必须对爆破作业点以及采坑边坡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并排除险石、危石等安全隐患后,其他作业人员才能进入工作场所,同时爆破员做好爆破记录。
环境保护
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应采取土壤保护、水污染防治、空气污染控制等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保护
制定生态保护计划,明确保护区域和保护对象,保护生态环境。
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小型露天采石场的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可以确保露天石材矿的安全、有序进行,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障工人和周边居民的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