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方向扭矩传感器

星辰奇趣 · 2025-01-06 13:12:32

方向扭矩传感器,也称为扭矩传感器或力矩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 驾驶员施加在方向盘上的扭矩的大小和方向的精密测量仪器。它通常安装在方向盘下转向杆上的助力电机上,通过检测方向盘转动时扭杆的变形量或相对偏转角来测量力矩。扭矩传感器将测得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动力转向电子控制单元(ECU)接收此信号及车速信号,以决定辅助动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在低速行驶时控制转向力矩变小,在高速行驶时控制转向力矩适度增大。

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即金属导体电阻丝的电阻值随变形(伸长或缩短)而发生改变。传感器中的弹性体在扭矩作用下产生形变,粘贴在弹性体上的电阻应变计随之产生电阻变化,从而改变电桥的输出电压,该输出电压与扭矩呈线性关系。

扭矩传感器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扭矩传感器通过在转向轴与转向小齿轮之间安装扭杆,并利用滑环和电位计测量扭杆的变形量并转化为电压信号。非接触式扭矩传感器,又叫滑动可变电阻式扭矩传感器,则是通过检测相对转角来测量方向盘力矩。

总之,方向扭矩传感器是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元件之一,通过测量方向盘上的力矩及其方向,为汽车提供适当的辅助动力,改善驾驶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