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黄花菜的养殖方法如下:
栽培季节
一般于早春或晚秋土壤封冻前进行分株繁殖。
在8-10年的高产优质期后,需要更换种苗,十年以上的老株在花蕾采毕后,每年挖出1/6-1/5作为种苗逐步更新。
栽培技术
分株繁殖:秋季茎叶枯萎后或早春土地解冻后,抠出母株,将老叶老根去除,将带新芽的根株一一分开,每株带一新芽,然后以行距45-60厘米、株距30-35厘米栽植,每穴栽植3-5株,第二年即可抽苔长蕾开花。
播种育苗:建议不采用此方式,因为会导致品种退化且前二年不开花,第四年才形成正常产量。
整地施肥:黄花菜根系发达,要深翻整地,栽前土壤深耕20-30厘米,施足基肥结合整地一次施人。
管理
春苗肥:在春苗萌发前以氮、磷、钾配合追肥作提苗肥,亩施尿素5-7公斤加过磷酸钙10公斤。
催苔肥:在花葶即将抽出而未抽出时到苔抽出而未分枝前,亩施尿素10公斤加过磷酸钙10公斤加硫酸钾5公斤。
催蕾肥:六月中旬开始采收后追施尿素1次,亩施5公斤,除土壤施肥外,亩用3%过磷酸钙浸出液60公斤加尿素500克加钾肥150克加20毫克/公斤的赤霉素叶喷。
培土:在秋苗凋萎后开始培土,培土时应先把凋萎秋苗齐土割掉,并在地面封冻前进行完毕。
病虫防治
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其他注意事项
地点选择:黄花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贫瘠,适应性强,不管是黏壤土还是沙壤土均能良好生长,但肥沃土壤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施足基肥:栽植时,先开好深15-20厘米、宽20-30厘米的穴,每穴施入腐熟猪牛粪1千克左右、复合肥250克,施后把基肥与穴土拌匀。
苗根修剪:将生长5-6年的大丛黄花菜头挖起,分割成2-4个单株为一丛备用,并剪去肉质根,只保留1-2层新根,新根长4-5厘米,同时将“根豆”和根部的黑须剪掉。
适时移栽:从采摘结束至翌年2月均可移栽,但以白露和立春2个节气移栽较好,尤其白露移栽,尚有充足的雨量和适宜的气温,植株能够进入2次长叶期,有利于分株繁殖,栽后成活率高,当年就可长出3-5个新芽,翌年即可以有一定的产量。
合理密植:根据梯园的宽窄,采取单行栽植或宽窄行栽植。单行栽植:行距80-90厘米、丛距30-35厘米,每丛栽2-4片(株)苗,丛内株距4-5厘米,每丛栽3片苗的呈三角形排列,栽4片苗的呈正方形排列。宽窄行栽植:一般宽行行距80-100厘米,窄行行距60-70厘米,丛距35-40厘米。也可以种植在山坡梯园的前崖,园内套种其他作物,穴距为30-40厘米。
栽植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过深分蘖慢,进入盛产期要迟1-2年;过浅植株矮小,分蘖细弱,容易早衰,而且遇干旱易影响出苗。
水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