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蜈蚣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繁殖
雌蜈蚣在4龄后才产卵,5-7月为产卵盛期,每次产卵40-50粒,25天后幼蜈蚣孵出,20天后仔蜈蚣离母体自由觅食,此时应将仔母蜈蚣分开饲养。
选种苗
蜈蚣种苗可以选择捕捉野生蜈蚣,在清明、立夏间进行,蜈蚣极少生病,饲养期间无须药物预防。
建蜈蚣池
池的规格大小随养殖规模而定,一般采用水泥浇制成1米见方的池,池顶装活动玻璃小片,池两端开通风口,通风口安窗纱布,池壁衔接处要密封,池底铺20厘米厚的泥块,泥块上面用砖头、碎石进行有规则的堆叠,并留有缝隙,以便于蜈蚣活动。
饲养管理
饲料:蜈蚣喜食蛤蟆、地鳖虫、菜青虫、蚯蚓、蛇、蛾、蛆虫及其他动物肉,辅以嫩草、水果皮、胡萝卜等。
供水:夏季在蜈蚣活动区内设置4-5个小水盆供水,保持土面潮湿,冬眠时防止池内长期干燥,在孵化期地面应保持干燥。
环境温度:蜈蚣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为25-32℃,低于10℃即进入冬眠。冬眠期要在池内放些稻草、鸡毛等保暖物,定期打扫池内的食物残食,保持池内清洁。
严防中毒:在池周围100米之内禁放或使用农药、生石灰等,以防毒气吹入池内引起蜈蚣中毒。
适时分开仔母蜈蚣:母蜈蚣常会吃掉初生的仔蜈蚣,因此当幼蜈蚣能自己觅食后,应及时将母蜈蚣转入另池饲养。蜈蚣还有大吃小、强吃弱的现象,在饲养中应将大小分开,强弱分养,养殖密度不能太大。
采收与销售
养殖周期一般为1-2年,采收时用竹筷轻轻夹起蜈蚣,避免损伤。销售时可直接卖给中药材市场或加工企业。
建议
选种源:务必选择健康无病的种源,避免引入病源导致整个养殖场出现问题。
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缺氧或竞争激烈。
环境控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0-30℃,湿度保持在50%-70%。
饲料管理: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可投放小昆虫、蚯蚓等鲜活饵料,同时也可适当补充人工饲料。
安全防护:养殖场周围设置围栏,防止外人进入和动物侵害。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中药蜈蚣的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