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养殖的引种方法如下:
选择场地
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有水塘和水池、虫源丰富、气温较暖和的地方。可以利用废沟、废塘或水坑,也可选用排灌方便、水源充足、保水良好的稻田作养殖场。养殖场周围要用砖砌筑1.5米高的围墙,或用薄膜、纱网或铁丝、小山编制网以防蟾蜍逃遁。稻田进口宜用塑料纱网作水闸,以拦阻蝌蚪外逃。
捕捉种蟾
在养殖量很小的情况下,种蟾主要靠捕捉。成体蟾蜍多在3月底或4月上旬陆续离开冬眠洞穴,缓缓爬出水域。捕捉方法包括:
在下雨天或雨后,在河边的空地上或田园小路旁捕捉。
春耕时节,在油菜地、绿肥地里以及秧田的小路上捕捉。
每天傍晚天黑后2小时左右至次日天亮,蟾蜍出来捕食昆虫时捕捉,这是捕捉蟾蜍的最佳时期。
雌雄搭配
种蟾雌雄搭配比例一般以3雌1雄为宜,受精率可达90%以上。
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放养密度为12对。
养殖手续
由于蟾蜍是国家保护动物,引种养殖需要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并提供相关资料如租赁合同、土地经营权证或林权证复印件等。
人工繁殖
把蟾蜍卵放进孵化池中,保持水温在18-24℃,通常经过3-4天就能孵化出蝌蚪。
蝌蚪期投喂熟蛋黄,幼蟾期饲喂黄粉虫,成蟾期投喂配合饲料。
日常管理
养殖场四周建立1-1.5米高的围墙,里面设养殖池、产卵池和孵化池。饲养池周围要有草坪或菜地,供蟾蜍捕食栖息;场地中要安装照明灯,夜晚引虫类供其捕食。
根据蟾蜍的不同发育阶段分池分群饲喂,保持充足的饵料。幼蟾蜍的饵料是浮游生物,可将猪牛粪、蔬菜下脚料、屠宰场和食品厂的废弃物以及糠麸等投入池中,培植浮游生物;成蟾蜍主要以昆虫为食,可在养殖场内种植各种植物和夜间用灯光引诱昆虫。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蟾蜍的引种和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