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养殖的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管理措施:
饲养环境
选择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环境要清洁、通风、采光良好,避免直射阳光,同时要防寒保温。
控制饲养密度,保证山地鸡的运动和生长空间。
做好防护工作,防止外界的病原微生物侵入,定期清洁饲养场地,加强疫病防控。
饲料管理
饲料主要由玉米、豆粕、鱼粉、骨粉、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组成,保证营养均衡。
根据山地鸡的生长发育阶段调整饲料配比和营养水平,幼鸡时期需要高蛋白质和维生素,成鸡期需要适量能量和矿物质。
定时定量喂养,确保饮水量充足,促进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
疾病防控
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消灭苍蝇、蚊虫等传播疾病的昆虫。
加强饲料卫生管理,避免饲料污染引发疾病。
提高山地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场地选择与建设
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并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带进病菌。
鸡舍设计要求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座向宜坐北向南。
铺设垫草,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
放养管理
选择适宜的放养时间,最佳时节为3到5月份,这时具有充足的阳光且气温正处于回升阶段。
进行放养训练,通过采食哨声训练,促进鸡群扑食和预防天敌能力。
防止潮湿,管理好林地排水设施,雨后及时把积水排出,鸡舍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其他管理要点
低温防护,特别是在冬春季节,保持鸡舍内温度在适宜范围,避免温度剧变。
密度控制,育雏期的适宜密度为每平方米50~60只,放养群体规模以每群2000只左右为宜。
林间种草,补充饲料,种植优质牧草如苜蓿、黑麦、大麦、三叶草等。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山地养殖的效益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