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里养殖大闸蟹需要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稻田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无污染的田块。田埂不能漏水,一般选择中低产田进行养殖,增产增效更明显。
开挖蟹沟
蟹沟通常由环沟、畦沟和暂养池三部分构成。环沟在稻田四周离田埂3米左右开挖,沟宽3米,深1米,总面积占大田面积的15%左右。畦沟在稻田中间开挖,宽50-70厘米,深30-40厘米,与环沟相通。暂养池用于暂养蟹种和收获商品蟹。
加高加固田埂
田埂应加高加固并压实夯牢,防止漏水逃蟹。大块土要粉碎,不留缝隙。加高加固的田埂可防止汛期溢水和鱼蟹逃逸。
进排水系统建设
进排水口用管道较好,水管内外都要用网包好,中间更换两次,网眼大小根据河蟹个体大小确定。管道与田埂之间不能有缝隙,应用水泥浇灌、夯实。
防逃设施建设
钙塑板防逃墙:选用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养蟹稻田四周埋设,高60-70厘米,埋入土中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
塑料薄膜防逃墙:塑料薄膜沿田埂埋设,高度和固定方式与钙塑板类似。
消毒处理
在放苗之前将稻田消毒处理,或者将蟹沟内的水排干暴晒几日,再放水和生石灰消毒。
投放蟹苗
投放蟹苗前要对蟹沟进行试水,确保水质无毒。放养密度每亩稻田放养蟹苗1斤,成蟹1500-2000只左右。若想缩短养殖周期,可先选择在温室环境中培育蟹苗。
饵料投喂
初期每天投喂1-2次豆浆或蛋黄,一个星期后逐渐投喂糊状饵料如南瓜糊、麦麸、红薯糊等。注意投喂一定量的水草,在脱壳期间添加适量的脱壳素或钙元素。
稻田管理
每天早晚巡塘一次,查看防逃设施是否破损,排水进水管道是否有异物堵塞,及时清理蟹沟内的杂物和腐烂物质。雨季注意防涝,旱季注意灌水。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更换水,保持适当的水位。水中含氧量要充足,可装置增氧工具。
病虫害防治
养殖期间注意防治水稻病虫害,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避免对河蟹造成危害。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在田里成功养殖大闸蟹,实现稻蟹共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