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养殖鹌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控制
鹌鹑对温度较为敏感,特别是在冬季。应确保鹌鹑舍内的温度在18℃至20℃之间,若没有特殊保温设备,可以通过覆盖薄膜等方法来保持室温。
鹌鹑在破壳后的24小时内要开始饮水,并保证每天水槽中有清水。随着鹌鹑的生长,可以逐渐降低水温。
湿度控制
鹌鹑整个机体含水量超过70%,因此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在冬季干燥的环境下,应注意增加水分,每天更换水源,并将饲料加水拌成粥状饲喂。
孵化时,湿度要控制在60%至65%,破壳时湿度要控制在80%。
光照管理
鹌鹑在破壳后的24小时内需要光照,每天至少14至16小时。可以使用灯光进行补充光照。
饲料与营养
鹌鹑的饲料可以分为植物性和动物性两大类,植物性饲料包括玉米、小麦、碎米等,动物性饲料包括鱼粉、无机盐等。
鹌鹑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同,产蛋鹌鹑每天需要蛋白质约5克,日粮中需含蛋白质24%左右,生长鹌鹑的饲料应含蛋白质20%—24%,肉用鹌鹑的饲料应含蛋白质24%—25%。
鹌鹑在产蛋期间需要补充足够的钙、磷等无机盐,可以通过饲喂配合饲料来满足需求。
卫生与疾病预防
保持鹌鹑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消毒,避免疾病的发生。
注意观察鹌鹑的精神状态和食欲,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养殖密度
鹌鹑幼苗在出生后1天至7天内每平方米可以控制在120只至150只,7天至15天养殖密度要控制在80只至100只/每平方米,15天至25天每平方米要控制在60只至80只。
水源与水质
确保水源充足且清洁,最好是地下水,符合饮水卫生要求。在经常停电的地区要自备发电机。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北方养殖鹌鹑的成活率和产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