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体蚂蟥(牛蚂蟥)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养殖场所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地方建池。池塘深度约1-1.2米,宽度约3米,长度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塘底部用水泥灌浆,防止漏水,并在四周用富含腐殖质的沙土填充,以便水蛭产卵。
水质调节
水温应保持在15-30℃之间,水温低于10℃时水蛭停止摄食,高于30℃时食欲减退。
定期换水,一般7-10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应立即换水。
防止化学污染,确保养殖池水质无污染,避免农药和化肥流入。
种苗选择
选择健壮、无伤、大个宽体的优质品种水蛭作为种蛭,体重18-20克的个体每亩放种蛭30公斤。
种蛭投放前需用8-1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具体浸洗时间根据水温而定。
饲料投喂
宽体金线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等水生动物的体液。田螺按种蛭重量的2-3倍投放,养殖中期和后期每亩各投入200-300公斤;河蚌一次性投入,中小型池每亩投入60-80公斤。
可投喂其他食物如昆虫、蚯蚓、凝固的牛血、羊血、猪血等。
产卵茧与孵化期管理
宽体金线蛭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惊动正在产卵的成蛭。孵化期间,平台要保持湿润,可覆盖1层水草,防止踩破卵茧。
分池与密度控制
在7月上旬分池,将已繁殖的种蛭移到种蛭池中,便于分类管理。
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平方米50-70条,有条件者可进行流水养殖,密度可掌握在每平方米100-150条。
采收
一年可采收两次,第一次在6月中下旬,第二次在10月中下旬。捕捞时,先排一部分水,然后用网捞起,也可在夜间用捞网捕捞。水蛭全部捕捞后要清池。
防逃措施
池上口应斜竖防逃网,选用孔较粗的白色尼龙纱网,防止水蛭外逃。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宽体蚂蟥,并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