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海藻虫的步骤如下:
选址与水质
海藻虫多栖息在潮间带的砂砾和泥砂地,适宜的盐度范围是14%至30%,温度适应性强,在0℃至50℃之间均能生存,但在10℃以下不摄食,40℃至50℃摄食最旺盛。
养殖水体应保持流动状态,可以在滩涂上养殖,也可以在水池中蓄养。要求水质除含有强酸、强碱或混有其他毒物外,一般海水中均可正常生活。
养殖设备
在池内养殖需在池中装置气面,盖上沙,沙粒径为0.5—2.0毫米,沙厚度以淹没气石为度。要有进出水孔,以利水流动。养殖时要不断充水充气。
培虫的关键是藻相和光照,阳光无法控制,因此主要调理藻相。单胞藻是主要培虫藻种,如扁藻、衣藻、小球藻、小环藻、桥弯藻、舟形藻等。
种虫采集与蓄养
种虫最好预先采集,经一段时间蓄养,使其体健,生殖力高。种虫用量以计划生产200公斤计算,约需种虫1500只。蓄养水池水深保持3厘米,投放种虫后的第二天傍晚可开始排出,并开始充气和投饵。
投饵与繁殖
投放种虫后,第二天傍晚开始排出旧水,并开始充气和投饵。白天换水,晚上停止。充气需连续不断。经过10天后,可开始驯饵,白天投饵一次,投饵后2—3小时内停止换水,其他时间为流水饲养。
生殖季节,成熟种虫多在19—24时浮出,此时水位保持在3—5厘米,停止换水,用小拖网把成熟种虫掬取,按性比♀1♂1—3比例放入另一容器内,让其自行繁殖。采卵槽水深3—4厘米,水温比蓄养池高1—2℃,底部铺上塑料布以便附卵。
日常管理
培藻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次用量不多,可以半天或一天追施一次。水色起来了就暂时不用,但要仔细观察水色变化,稍有发白、变清、变浑就要马上再补。若水色有变化,就得再配点兼性芽孢来稳定藻相。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海藻虫。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适宜的环境条件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