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蝼蛄的养殖方法如下:
建池饲养
规模化饲养:建立砖块、石块结构的饲养池,控制饲养池数量和面积。池底部填0.8-1米土壤并踩实,再添加25厘米肥料或有机物质丰富的土壤,覆盖松散粮食秸秆,最后盖铁纱以防逃跑和遮阴。
小型饲养:对于小规模饲养,可以使用盆、罐等容器,底部铺设土壤和腐殖质,表面撒发酵的牛粪或马粪、碎麦秸等,再覆盖一层松散的材料如麦秸、稻草等。
饲养管理
投种:利用蝼蛄的向光性,在4月与9月期间用灯光诱捕成虫,选择优质个体进行饲养。将种虫分池饲养,每平方米投放10对为宜。
投食:青饲料包括麦苗、谷苗、玉米、高粱嫩叶、瓜果皮等,精饲料有煮熟晒干的谷粒、炒香的豆饼、花生渣饼、麦麸等。傍晚投喂,确保饲料能吃完,防止霉烂。
温湿度调控:蝼蛄适应的温湿度变化幅度较小,最适宜的土层平均温度分别为5厘米深15.4-23.1℃,10厘米深16.5-26.1℃,20厘米深14.9-24℃。饲养池应保持湿润,夏季可遮阴或泼水降温,冬季可搭风障、放秸秆保温。
疾病防治
定期杀菌消毒:使用专门治疗蝼蛄病毒的药物,定期对饲养池进行杀菌消毒。
采收加工
采收:东方蝼蛄每年采收一次,华北蝼蛄隔年采收一次成虫。根据养殖环境和蝼蛄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采收。
场地选择
生态环境: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源、土壤和水源质量符合养殖要求的地区。优先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在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禁养区内选址。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地蝼蛄的养殖。确保饲养池环境适宜、饲料合理、疾病预防到位,并合理安排采收时间,可以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