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蛤蟆怎么养殖

哇哇百科课堂 · 2025-01-08 14:44:57

赖蛤蟆(蟾蜍)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养殖场地建设

养殖场地应靠近池塘或水沟,并且有杂草和水源。

场地四周需要搭建围墙,高度约0.8米,墙基深入地下0.4米,墙角为圆形,以防止蟾蜍逃跑。

场地内应设有三个水池:产卵池、孵化池和饲养池,水池总面积占养殖场地的30%左右。产卵池和孵化池的水深不得低于30-40厘米,饲养池的深度不得低于50厘米,池中应移栽适量水生植物。场地剩余70%部分可以种植杂草或蔬菜。

繁殖

春季水温约为10℃时,让成年蟾蜍在产卵池中交配产卵,每平方米放养6只成年蟾蜍,雌雄比例为3:1。

产卵结束后,将卵捞出,转移至孵化池中自然孵化。孵化时水温应保持在10℃以上,并随时调节水深,控制水温。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可以用塑料膜覆盖保温。

饲养

刚孵化出的小蝌蚪在2天内主要依靠卵膜内的营养物质生活,3天后开始投喂腐熟粪肥、煮熟的蛋黄、馒头渣和菜叶等。

当蝌蚪发育为幼蟾蜍后,主要投喂蝇蛆、蚯蚓、黄粉虫、球藻饲料等。

成年蟾蜍主要投喂糠麸、面粉、鱼粉、豆饼等饲料,也可以使用诱虫灯引诱昆虫供蟾蜍食用。

管理

每平方米饲养密度在不同生长阶段有所不同:蝌蚪期每平方米2000-4000只,20天后减少至500-1000只;幼蟾蜍期每平方米30-40只。

蝌蚪池的水质要保持清新,水深以0.2-0.4米为宜,定期更换水,特别是在夏天。

养殖场地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病害的发生。可以使用黑光灯诱虫或人工捕虫来解决饲料问题。

食物

活饵饲料包括蝇蛆、蚯蚓、黄粉虫和各种昆虫。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养殖这些饲料昆虫。

人工饲养时,除了活饵外,还可以使用煮熟的蛋黄、馒头渣和菜叶等。

疾病防治

注意养殖环境的卫生,定期清理养殖池,保持水质清洁,避免疾病的发生。

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蟾蜍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

收获

蟾蜍的繁殖能力较强,每年可产卵多次。雌蟾蜍每次产卵量约为五千枚。

蟾蜍的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蟾酥)具有药用价值,是重要的中药材,可以通过采集蟾酥来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建立一个高效、可持续的赖蛤蟆养殖系统,不仅能够提供药用价值高的蟾酥,还能带来经济收益。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