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诗,全称为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它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总共二十八个字。七绝诗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但与七律诗不同的是,七绝诗的对仗可以不论,且以不对仗者居多。
七绝诗的起源已不甚清楚,但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定型、成熟于唐代。在唐代,七绝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如李白、王昌龄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七绝诗简短精炼,较七律诗创作简单一点。全诗只要求第二、四句押韵,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在创作上,七绝诗由于可以不拘对偶,构写自由;由于篇幅短小,语句精炼含蓄,多言外之音;由于讲究声律,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宜于低吟高诵。
总的来说,七绝诗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和表现力的诗歌形式,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