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的公母养殖有以下要点:
母本的选择与苗种质量
选择优质的大母本蟹苗,因为它们产下的蟹苗遗传潜力大,能生长出体型更大、品质更优的成蟹。
公母分养模式
公蟹和母蟹在生长过程中营养需求和摄食习惯不同,分养能确保它们各自获得最适合的投喂,促进健康成长。
母蟹在蜕壳期间尤为脆弱,易受攻击,公蟹的凶猛性格可能伤害到它们,因此分养是保护母蟹、提高存活率的有效手段。
投喂方面
投喂量较大,干物质累计投喂量每亩可达850斤。
1-2壳期间以饲料为主,冻鱼为辅;3-5壳期间冻鱼+饲料+冻鱼投喂,加大冻鱼投喂量。
根据蜕壳时间调整投喂量,减少互残。
10月份以后降低冻鱼投喂频率,采取1天冻鱼+1天饲料+1天玉米的投喂方式,控制冻鱼投喂量。
池塘设置
池塘坡比应控制在1:5,底泥厚度为10-15cm,水深约为1m。
周围塘脊需用塑料薄膜加固,防止大闸蟹逃脱,进出口处应安装网片作为防护。
蟹苗选择与放养
选择颜色均匀、体型适中、四肢健全、无疾病、活力旺盛的蟹苗。
投放前要对蟹苗进行消毒处理,按大小均匀分开,用围网投放在水域内,适应环境1个月后撤掉围网。
首次放养的水深应控制在1.5至2米,水温保持在20至25摄氏度。
一个月后,随着螃蟹逐渐适应环境,水深可调整至适当值。每亩池塘可放养约300只大闸蟹,以确保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食物来源。
养殖管理
移植水草,如浮萍、满江红、水葫芦等,为大闸蟹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在生长季节增加营养供给,促进快速生长,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小麦、玉米、南瓜等。
水质管理
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使用河水或井水,并放置于太阳下暴晒1~2天后使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大闸蟹的公母养殖,提高养殖成功率和蟹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