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小黄牛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长草短喂
将饲草铡短后喂牛比整喂节省20%左右,一般把茎秆铡成3厘米~5厘米喂牛。
粗草细喂
秸秆若能进行盐化、碱化、氨化处理或粉碎后拌精料喂牛,能提高饲草的利用率,增加适口性,从而节省饲草。
少喂勤添
将饲草1次喂牛,牛容易养成挑剔适口草料的毛病,使饲草造成浪费。少喂勤添,可节省饲草。
槽内饲喂
改变把饲草直接扔在牛栏里饲喂的不良习惯,将饲草放在槽内饲喂,这样饲草就不会被牛的粪便污染,也可节省大量饲草。
先粗后精
先喂粗饲料,牛会饥不择食,采食粗饲料较多。之后,再按其营养需要饲喂精料或优质牧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粗饲料的作用,节省饲草。
改造食槽
食槽过浅会使牛在吃草时把草料弄到外面造成浪费。将食槽做得深一些,即可避免浪费现象。一般牛槽深度在40厘米左右为好。
剩草加工
以前往往把牛吃剩下的粗硬茎秆当燃料烧掉,如果将其晾干后收集起来,用粉碎机粉碎成草粉,然后再用来喂牛,茎秆就能得到有效利用。
节约垫草
保持栏舍内卫生清洁,尽量用废弃的杂草做牛的垫草,以减少饲草浪费。
看牛吃草
不少养牛户在喂牛时只要把草料放进牛槽就一走了之,这样牛在吃草时把草料弄到槽外,落地草被牛踩后就不能再喂喂。因此,饲养人员应看着牛将草料吃完后再离开,发现饲草落地及时收起喂牛,这样可节约不少草料。
满足黄牛的营养需要
根据黄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饲料,确保其营养均衡。
严格执行防疫、检疫及其他兽医卫生制度
牛场应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的饲养环境,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增加和蔓延;经常观察牛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等情况,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及时防病、治病,适时计划免疫接种。
合理控制饮水量
土黄牛需要大量的水分来维持其生命活动。但是,饲养户在给牛只喂水的时候应当注意适量控制,避免过量饮水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建立良好的养殖环境
养殖场应当保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温度适宜等条件,定期给牛舍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以确保牛只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合理控制育种
在育种时应当注意合理控制,避免过度交配等问题,确保后代的品质和数量都能得到保证。
通过以上这些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荆门小黄牛的养殖效率和效益,确保牛群的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