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食用菌种子的步骤如下:
配置培养料
选择合适的培养料,并进行发酵,一般发酵时间为7到15天。
培养料的配方可以包括杂木屑、小麦、稻谷壳、腐殖质土、生石灰和石膏等,具体比例可以根据不同食用菌品种进行调整。
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水烧开后保持开锅6-8小时,然后闷一夜,待袋内料温降至25℃以下时进行接种。
灭菌过程可以使用高压灭菌锅,将菌种袋进行高压灭菌(121℃2—3小时),冷却后使用。
接种
接种应在无菌条件或接近无菌状态的房间进行,选用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适期菌种。
菌种可以播撒在培养料的表面和内部,并用木棍将其混匀。
发菌培养
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干净的培养室内,室内温度保持22℃-25℃。
发菌期间需要定期检查并调整环境条件,确保菌丝体正常生长。可以使用塑料薄膜和铁杆搭建小型拱棚,每天揭开薄膜进行通风换气,换气时间约为30分钟/次。
当菌丝长至一定大小时,需要调整温度和湿度,例如,菌种长至2cm—3cm直径大小时,降低1℃—2℃,并将空气湿度保持在55%—65%。
采收
每种食用菌的采收时间不同,需根据品种和使用范围来确定采收期。
采收时要注意避免损伤菌丝体,确保菇体完整。
场地选择
食用菌栽培的理想场地应具备平坦、通风和排水良好的特点。平坦的场地有助于灌溉水均匀渗透,避免积水或干燥;良好的通风有助于调节温湿度,减少病害;而排水性能良好则能防止积水导致的菌丝体腐烂。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食用菌种子,并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