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纷纷上调了学费标准,涨幅在10%至50%之间,具体涨幅情况如下:
上海:
从2023年秋季学年起,公办高校本专科平均学费标准由5420元/生·学年调整至7215元/生·学年,调幅约33%。
四川:
从2023年秋季学年起,文科类学费上调至4800元/生·年,理工类学费上调至5200元/生·年,医学类专业上调至5800元/生·年。
吉林:
学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基础学费上限为人文科学类4600元/生·年,社会科学类4800元/生·年,理科类5000元/生·年,工科类5400元/生·年,医学类5600元/生·年。部属高校学费上浮不超过15%,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学费可上浮不超过10%。
江西:
文科类4400元/学年·生,理工农医类5300元/学年·生,体育艺术类7200元/学年·生。国家“双高计划”学校建设单位学费可整体上浮10%,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相关建设专业学费可上浮10%;职业本科专业学费可上浮10%。
辽宁:
理工类专业的学费上调至5200元/生·年,文史类增长到4800元/生·年,医学类专业增加到每年5800元。
山东:
理工类学科的学费增加到了5000元一年,文史类的专业学费增加到了4600元,医学类的专业学费增加到了5400元,艺术类每年8000元。
江苏:
文史类和体育公安类专业涨幅为13%,理工类专业涨幅为23%,医学类专业涨幅为47%。
湖南:
一本学校涨幅在18%-30%,二本学校涨幅为6.7%。
建议
学费上涨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成本增加、财政拨款减少和物价上涨。对于学生和家庭来说,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建议学生和家长提前了解并评估学费上涨对自己经济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关注政府和社会是否有相关的资助政策可以帮助缓解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