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大学录取的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冒充高校人员行骗:
骗子自称某高校招生人员,诱骗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并暗示可以帮忙。家长为孩子的前程慷慨出手,最终上当受骗。教育部明确规定,严禁高校委托招生中介或个人介入招生录取工作,个人名义办理的录取手续和预发录取通知书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声称“低分高录”:
骗子自称是招生院校或教育行政主管机构某领导的朋友、亲戚,声称有办法将未达本一批次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或将专科分数段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从而骗取钱财。实际上,高考录取中除了国家和省级规定的照顾政策,没有任何人享有特权,省教育考试院严格执行招生政策,绝不降低标准录取一名考生。
谎称“机动名额”:
骗子谎称手中预留某些高校“机动名额”或“特批指标”,要求家长先付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实际上,高校招生计划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统一管理,不存在计划外招生,所有招生计划包括机动计划和征集志愿都必须纳入统一招生的计划内。
利用自主招生、定向招生之名:
不法分子自称可以搞到自主招生指标,承诺只要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及家长,达到骗取自主招生或定向招生费的目的。
假冒高校招生办人员:
不法分子携带高校招生宣传资料往返于高校之间,自称是高校招生办人员,蒙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并承诺交一定钱财肯定可以录取。
假冒军校领导、军队机关干部:
不法分子声称军校招生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可以花钱托人找关系上军校,甚至编造虚设招生机构、伪造各种公文实施招生诈骗。
谎称可以通过“补录”等方式实现“低分高录”:
不法分子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对外宣称能够帮助考生以“补录”的形式办理高校录取入学手续,从中骗取家长和考生的高额费用。
假邮件和假补助:
骗子通过印制虚假录取通知书,通过“到付邮费”的方式骗取钱财;或者冒充教育部门或高校的工作人员,假借发放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名义行骗。
套路贷:
不法分子会用非法手段诱骗考生或家长陷入“套路贷”“高利贷”等陷阱,让考生通过他们贷款学费及生活费,最终导致巨额债务。
篡改考生志愿:
一些不法分子会恶意篡改考生志愿,或者通过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等实施诈骗。
考生和家长应高度警惕这些诈骗手段,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谎言。同时,要保持理性,不要因为急功近利而陷入不法分子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