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的“现代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学术共同体的追求
现代大学以追求知识进步的学术共同体为底色,学科成为知识整合的形式并日趋发达。现代大学不再以知识的繁杂和完备为目标,也不以知识致用的技艺为目标,而是希望对知识进行系统分类,以发展学科和专门领域的方式,实现以求知为目的本身的使命。
教育制度的现代化
现代大学具有系统的教育和教学制度、固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稳定的教师和管理队伍,以及现代性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特别是具有现代特征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如蔡元培任教育部长时主持制定的《大学令》(1912),确定了大学办学宗旨为培养各方面社会精英的“硕学鸿儒”,基本制度为校长任命制下的“教授治校”及“大学自治”制度。
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现代大学的治理体系是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解决的是“治理主体是谁及其内部关系”的问题。现代治理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即“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
知识生产模式的现代化
现代大学在知识生产模式上发生了深刻变革,从传统的知识传承和传播转向跨学科的研究和创新。现代大学鼓励学术自由,支持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推动学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社会参与和国际化
现代大学不仅是一个教育和学术机构,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现代大学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现代大学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治理方式的现代化
现代大学在治理方式上强调民主管理和学术自由。通过加强协商民主文化建设,畅通师生与学校沟通渠道,建立师生申诉机制,强化信息公开,健全监督体系,实现师生的合理需求,充分激发他们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现代大学的“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进程,涉及教育制度、治理体系、知识生产模式、社会参与和治理方式等多个方面。现代大学旨在通过这些变革,实现知识的创新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