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多个省份的民办本科大学在高考招生中出现了严重的缺额现象。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和具体数据:
广东
湛江科技学院:缺额人数达到2000多人,在第一次征集后缺额人数仍然较多,普通类缺额2566个,在第二次补录后全部专业组才满档。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理工学院等也出现了大量缺额。
广西
广西外国语学院:缺额2258人。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缺额2352人,在第二次征集志愿时甚至解除了对文化分数的最低限制。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缺额2141人。
南宁理工学院:缺额1677人。
湖南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长沙医学院等民办本科院校均出现了较大范围的缺额现象,其中长沙医学院缺额人数达1800人。
江西
南昌职业大学:缺额1661人。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缺额1632人。
江西服装学院:缺额726人。
其他省份
上海兴伟学院:本地招生遭遇“零投档”。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在第二次补录后仍有305个缺额。
原因分析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错位:
很多缺额的专业如现代物流管理、商务英语、广告学及广播电视编导等,这些专业多半缺乏竞争力,加之就业前景不明朗,使得考生和家长选择避开。
高学费:
民办高校学费较高,动辄两三万元,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
社会对民办高校的信心不足:
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民办大学含金量不高,就业前景不明朗,因此选择公办大学。
招生政策的影响:
部分民办高校的缺额严重,也与教育部的招生政策规定有关。
建议
调整专业设置:
民办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增加一些竞争力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降低学费:
适当降低学费,减轻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吸引更多考生报考。
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提高就业率。
加强宣传:
加大宣传力度,让考生和家长更了解民办高校的优势和特色,提高报考意愿。
通过以上措施,民办高校可以逐步改善招生缺额的现状,提高生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