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办大学存在鄙视态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不是“正规军”
民办高等院校虽然作为国民教育的有益补充,但其企业性质使得其在社会上始终给人一种不是“正规军”的感觉。公办院校通常带有政府背景,老师有编制,校领导有行政级别,而民办院校则缺乏这种官方认可。
给钱就能上
由于民办院校是企业性质,经费投入主要需要自筹,这导致学费高昂,许多家庭难以承受。为了招收学生,民办院校可能会降低招生门槛,这也使得民办院校在社会上形成了“给钱就能上”的印象。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民办院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如公办大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社会认可度。由于经费不足,民办院校在师资、教学设施、实验室等方面往往存在短板,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社会认可度不高
尽管国家规定正规民办大学与公办大学享有同等地位,但社会对民办大学的认可度仍然较低。这种不信任可能源于对民办院校教学质量的刻板印象,以及对民办院校历史较短、缺乏深厚底蕴的偏见。
就业压力
在就业市场上,民办大学毕业生往往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许多大型企业在招聘时可能会优先考虑公办大学的毕业生,或者在招聘条件中对民办大学毕业生设置更高的门槛。
历史观念的影响
民办大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历史上常常被视为“混文凭”的机构。这种观念影响了社会对民办大学的整体评价,使得许多人对民办大学持不信任态度。
综上所述,民办大学在社会上的地位较低,主要是因为其企业性质、经费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社会认可度不高以及就业压力等多方面的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民办大学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