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由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曾子所著,并在秦汉时期形成。在宋代,程颢、程颐兄弟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中庸》一起,由朱熹编纂成“四书”。
《大学》主要阐述了儒家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作为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参与的核心内容。其中,“三纲领”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而“八条目”则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籍。
《大学》不仅是一套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体系,也是引领人们达到生活美好境界的指南,弘扬光明正大的道德品质,塑造美好人生性情,并彰显光明品德的经典之作。它被视为通往“内圣外王”之道,即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来实现治理国家和平天下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