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的离职率确实较高,主要原因包括:
管理模式弊端:
部分民办高校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高度集权、缺乏民主行为和平等对话的平台,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不合理的制度约束、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导致教职工疲于应付与校方之间的关系,弱化了个体的归属感,成为人员流失的助推力。
人员培养和使用上的短期行为:
部分民办高校过多地顾及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急功近利,忽略教职工的培训与开发,限制个体的职业发展,致使教职工对校方的忠诚度降低,增强流动思想。
缺乏合理的薪酬体系与公平的考核机制:
民办高校的薪酬体系设置过于单一,待遇不与工作绩效挂钩,以决策层的主观意识为主,随意性强,加上不透明的考核机制,严重挫伤了教职工的积极性,造成高频率流动。
薪酬待遇低:
由于薪酬待遇低、晋升空间小等原因,民办高校教职员工的离职率普遍较高,导致院校需要不断进行招聘和培训,这不仅增加了高校的成本,而且也影响了高校整体的稳定性。
岗位定位不清:
一些民办高校由于发展历程短、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岗位职责和工作定位不清晰,教职员工不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难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
职业风险高:
民办高校员工与学校签订的是劳动合同,人事关系一般都挂靠人才交流中心,员工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面对学校的选拔,面临随时可能被学校解聘的危险,职业风险较高。
社会保障不足:
民办高校员工大部分是没有编制的,社会保障不足,高校企业化现象严重,部分民办高校管理不规范,甚至有些民办高校给教师办社会保险都是有条件限制的,当然更不用提住房公积金。
工作压力大:
民办高校的盈利性质使其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教师的数量,这就使得每个学期教师承担多门课程,大大增加教师工作量,甚至有的学校要求教师每个学期的课时不得低于200个课时,教师天天忙于备课上课,工作压力很大。
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行业,尤其是民办高校教师行业流失率显著提高。
工作本身及工作卷入度:
工作本身及工作卷入度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而影响其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职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前景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正向的,说明良好的学校发展前景、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是吸引教师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离职率高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从管理、薪酬、培训、社会保障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以稳定教职工队伍,降低离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