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录取平行志愿的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分数优先
在检索考生志愿前,首先将所有考生按投档分数(高考总分加上符合规定的政策性加分等)分科类(如文科、理科或新高考的不同选科组合等)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每个类别都形成一个队列,分数高的考生排在队列的前面,分数低的考生排在后面。例如,甲考生考了600分,乙考生考了590分,那么在检索志愿时甲考生就会优先于乙考生被检索。
遵循志愿
考生所填报的院校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计算机在检索考生的志愿时,会按照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依次进行。例如,考生A填报了甲、乙、丙、丁等多个院校志愿,系统会先检索甲院校,如果甲院校符合投档条件且有计划余额,则将考生A的档案投到甲院校;如果甲院校不符合投档条件,才会继续检索乙院校,以此类推。专业志愿也遵循该原则(部分地区或高校采用):对于一些实施“院校专业组”志愿模式的地区,在专业组内的专业录取时也遵循志愿顺序。即把选择该专业为第一专业的考生排在队伍的最前面,当第一专业考生录满还有余额时,再从选择该专业为第二专业的考生中按排位依次录取,依此类推。
一次投档
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的档案投档过程是一次性、同时进行的。系统会根据招生院校的投档比例,将符合条件的考生档案一次性投档至相关院校。这意味着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一旦档案被成功投出,系统将不再检索考生的后续志愿。
位次优先
在实际投档过程中,不仅考虑分数,还会考虑考生的位次。位次高的考生会优先于位次低的考生进行志愿检索。例如,如果两个考生分数相同,那么会依次比较语数总分、语或数单科最高分、英语分数、首选科目分数、再选科目最高分、再选科目次高分和志愿顺序,位次在前者优先投档。
志愿并列
考生可以填报多个院校志愿,这些志愿之间是平行关系,没有主次之分。但请注意,这里的“平行”仅指考生在选择院校时的机会平等,而在实际投档过程中,院校志愿的顺序是有重要意义的。
退档和征集志愿
如果考生因为某些原因(如专业不服从调剂、身体原因等)无法被投档到的院校录取,将会造成退档。退档后,考生只能参与下一个批次的录取,也就是征集志愿。
综上所述,高考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可以总结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同时考虑位次和志愿顺序。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充分考虑这些规则,合理安排志愿的顺序和梯度,以提高被心仪院校录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