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招聘的套路有哪些

星辰奇趣 · 2024-12-25 11:47:32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招聘套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工资不明确

招聘信息中工资可能写得非常高,但实际签订协议时,工资条款可能含糊不清或有附加条件。

岗位名称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符

公司可能使用好听的岗位名称吸引应聘者,但实际工作内容可能与名称不符。

虚假广告和岗位描述

夸大或隐瞒公司情况,模糊职位描述,对薪资中的不确定收入部分做虚假承诺。

合同陷阱

使用非正式的就业协议代替劳动合同,或签订包含“霸王条款”的合同。

试用期陷阱

只试用不录用、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延长试用期、混淆试用期与实习期概念。

费用陷阱

向求职者收取不合理的费用,如风险抵押金、报名费、培训费等。

智力陷阱

以考题形式测试求职者,然后以各种理由不录用,窃取应聘者的创意或发明。

招而不聘

公司名义上招聘,实际上并不打算录用任何人,仅为了宣传或走形式。

虚设岗位

发布听起来职位很高的虚职,实际上招聘的是业务员等低技能岗位。

变相收费

要求求职者缴纳各种费用,如面试费、培训费等。

偷换概念

企业许下口头承诺,但入职后不履行,尤其在劳动报酬、工作内容等方面。

扣押证件

要求求职者提供身份证等个人证件,可能用于非法目的。

高薪诱惑

提供夸张的高薪吸引求职者,然后收取费用后消失。

黑中介乱收费

非法中介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各种费用,与不法用人单位勾结。

境外高薪诱骗

诱骗求职者到境外从事非法活动,如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

误入传销圈套

传销组织以招聘名义发展人员,要求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

企业信息不健全

公司信息在正规平台查不到或与企业发布的信息不符。

面试地点偏远或临时租借

面试地点可能设在偏远地区或临时租借的场所。

涉及个人详细信息

要求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可能用于不法活动如网贷。

培训期和试用期过长

企业故意延长培训期和试用期,导致求职者错失其他就业机会。

为了避免这些招聘套路,建议大学生在求职时:

仔细核查企业信息,确保其在正规平台发布,并与发布的信息相符。

在签订协议前详细询问并明确工资条款、工作内容、合同期限等。

不要轻信口头承诺,所有条件应在书面合同中明确规定。

对要求提前缴纳费用的招聘活动保持警惕。

谨慎提供个人敏感信息,防止被用于不法活动。

了解可能的招聘陷阱,并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求助于专业人士或相关部门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