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核心技术突破,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
设计了“天鲸号”自航绞吸式挖泥船,装机功率和疏浚能力居世界前列。
清华大学
自主研发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技术,具有固有安全性,属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
薛其坤团队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南开大学
周其林团队发现全新的手性螺环配体骨架结构,提高了手性分子合成效率,获得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复旦大学
赵东元团队革新功能介孔材料合成方法和理论,提升了原油资源利用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制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华中科技大学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
西安交通大学研制出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新型镁锂合金。
哈尔滨工业大学
冷劲松院士团队设计并研制的中国国旗锁紧展开结构,应用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成善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完成“白垩纪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在白垩纪气候、环境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大学
获得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项,尤其在科研方面表现突出。
浙江大学
在科研和教学的多个方面奋力直追,获得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空间机构、机器人、航空航天、高精密制造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拥有核科学与核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王牌学科。
这些成果展示了中国大学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实力,并在各自领域内取得了国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