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信用风险
违约逾期欠费情况较严重,有15%的大学生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违约逾期欠费的情况。
借款人信用违约风险较高,部分发卡行的坏账比率接近两位数。
操作风险
由于发卡银行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如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信用卡授权无法进行。
银行对营销人员疏于管理,纵容个别营销或代销人员“欺骗”大学生超能力、超规模办理信用卡。
欺诈风险
大学生本身的欺诈行为和外界对大学生造成的欺诈行为,如在信用卡营销过程中,欺骗大学生超能力、超规模办理信用卡。
P2P市场普遍高利率也是增加信用违约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状况恶化的大学生可能会因负担不起高利率而不得不拖欠贷款。
法律风险
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而造成的风险,如大学生毕业后,发卡行就无从找寻追讨欠款。
发卡行向透支额度大、毕业前不能偿还债务学生的监护人追偿欠债,存在巨大法律风险,因为监护人在银行发卡时并没有进行担保,法律上没有偿还义务。
宏观风险
宏观风险包括经济周期波动、政策变化等对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影响。
其他风险
技术安全和信息泄漏风险,P2P平台尚未按照金融业要求建立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机制。
校园贷款平台恶性竞争,经营风险较高,网贷公司过度竞争恶化了借贷市场环境,存在公司经营亏损风险。
综上所述,大学生信用风险涉及多个方面,既包括大学生自身的行为和信用状况,也包括银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为有效控制这些风险,需要政府、银行和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信用审查机制、提高诚信意识和加强技术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