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的反向验证法是一种用于确定论证成立必要条件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
否定选项 :对每个选项进行否定处理。代入题干:
将否定后的选项代入原题干中,验证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判断前提
如果否定某个选项后,题干的结论不成立,那么这个选项就是论证成立的必要前提。
如果否定某个选项后,题干的结论仍然成立,那么这个选项不是论证成立的必要前提。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考生确定哪些选项是论证成立的必要条件,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示例分析
示例1
题干:急性脑血管梗阻的症状和普通高山反应相似,因此在高海拔地区,急性脑血管梗阻这种病特别危险。
选项:A. 普通高山反应和急性脑血管梗阻的医疗处理是不同的。
解析:否定A选项后,即两种病状的医疗处理相同,题干中的结论“急性脑血管梗阻特别危险”仍然成立,因为医疗处理相同并不会改变两种病状的危险性。因此,A选项不是前提。
示例2
题干: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但过量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专家指出,只要食用量不超过专业部门规定的标准,它的危害就完全可以避免。
选项:D. 所有人都严格按照专业部门的规定标准食用碘盐。
解析:否定D选项后,即有人不按照标准食用碘盐,题干中的结论“危害完全可以避免”就不成立,因为不按照规定食用碘盐会导致危害。因此,D选项是前提。
示例3
题干:通过古建筑中幸存的木料,可以确定古建筑的建造年份。
选项:A. 古建筑中的木料在使用前没有闲置很长时间。
解析:否定A选项后,即木料在使用前闲置了很长时间,那么科学家就不能通过检测木料的砍伐年份来确定建筑的年份。因此,A选项是前提。
通过这些示例,可以看出反向验证法在公务员考试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帮助考生快速准确地找到论证成立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