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等)、总学时、学分、适用专业等基本信息。
课程的教学目的,例如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和分析能力等。
教学内容
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会计概述、会计确认、计量、统计与报告、会计循环等。
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核算:涉及公司筹资活动、供应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投资活动和财务成果的核算。
会计信息的集成与公布(财务报表)。
教学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掌握通过报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理解会计信息、掌握核算方法和会计信息分析方法,并能进行基本会计决策。
能力要求: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如组织日常会计核算的能力、资金筹集、运用和分配的能力等)。
素质要求: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认真的态度和工作作风、社会责任感、当家理财的主人翁意识、诚信的品格、敬业精神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介绍会计工作的实际状况。
使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育等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案例讨论。
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包括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考查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上机、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
其他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通常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
学习形式为利用网络课件、课件光盘及网上答疑等网络教育方式,在学习中心的协助管理下自主进行学习。
以上是一份典型的大学会计专业教学大纲的概述。具体的教学大纲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学校和专业有所调整。建议参考具体学校的教学大纲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