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是 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它涵盖了多个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以下是公共管理专业的详细介绍:
专业类别与代码
公共管理类专业包括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海关管理、交通管理、海事管理、公共关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这些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分别标注有T(特设专业)或K(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熟悉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规则和机制,能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逻辑学、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管理心理学、公共行政学、公共伦理学、公共部门会计、公共财务、政府预算管理、公共政策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统计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公共管理案例、社会保障、城市和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市政管理学、管理经济学、领导科学、办公自动化等。
就业方向
可从事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毕业生也适合到电信等公共企业部门、一般企事业单位、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从事管理规划、政策研究与分析、外事交流、宣传策划、机关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高级文秘等工作。
专业特点
公共管理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科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发展趋势
公共管理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该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呈细化的趋势。即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仅分成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而且分成环境保护机构管理专业、卫生机构行政管理专业、体育机构管理专业以及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专业等。并辅以相应的背景知识训练与培养,以真正培养专业化人才。
国内发展现状
在新中国建国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曾长期被忽视,但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该专业逐渐受到重视,并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从培养专科、本科大学生到培养硕士、博士生。每年向全国各地招收大量的学生,并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的学科,适合对公共管理领域感兴趣的学生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