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多所高校宣布拟撤销本科专业布点,以适应新技术、新产业的需求,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调整情况:
四川大学:
拟撤销音乐学、表演、动画、保险学、广播电视学等31个本科专业布点。
兰州大学:
拟撤销药物制剂、中药学、教育学3个本科专业布点。
重庆交通大学:
拟撤销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个本科专业布点。
江西工程学院:
撤销或停招了多个专业,包括国际商务等。
这些调整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史上最大规模专业调整”的一部分。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发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对高校专业的调整比例要达到20%左右。调整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调整方向:
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淘汰不适应的专业,强化基础学科,建设特色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等。
调整目标:
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减少对外部人才的依赖,增强国内人才市场的活力,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
重点方向:
服务国家战略,增设储能科学与工程、密码科学与技术、儿科学、生物育种科学、古文字学等新专业;设置电子信息材料、智能视觉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等专业;设置中国古典学等专业;设置健康科学与技术、体育康养、足球运动等专业。
此外,吉林省也在深入推进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重点建设一批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及新兴交叉学科,新设一批急需、紧缺学科专业,撤销一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
这些调整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建议相关专业的学生关注政策变化,做好职业规划,以应对专业调整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