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审核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计划路径 (20分):着重考察学生近、中、长期的发展计划,要求符合逻辑和现实,具有可操作性。
目标职业理由
(10分):
学生需要详细说明选择目标职业的理由,确保职业选择符合自身兴趣和长期发展。
职业探索(15分):
主要考察学生对整体就业趋势、目标行业的行业现状、工作内容、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考虑。
动态调整(15分):
考察学生是否科学设定评估方案,并制定调整方案,确保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自我认知(25分):
评分主要从学生对个人优劣势、个人兴趣、爱好、能力、内、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运用人才测评工具进行评估。
职业决策(15分):
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详细描述职业目标的选择过程、备选目标,要求职业决策符合外部环境和个人特质,正确运用评估理论和决策模型。
个人特质评估
包括综合运用静态(书面资料分析)和动态(生涯人物访谈、职业典型一日)方法探索职业。
目标职业对应岗位、单位类型、用人需求了解清晰。
目标职业进入途径、胜任标准把握明确。
目标职业典型工作内容描述清晰。
目标职业精神、物质所得及对生活的影响有所认知。
评估调整
对行动计划和职业目标设定评估方案,能够对行动计划实施过程和风险做出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
书面作品审查
包括生涯人物选择与目标职业联系紧密、生涯人物选择具有层次、生涯人物选择能解决问题。
访谈问题围绕职业了解展开,无关问题较少。
职业准入、工作内容、职业感受、职业发展与职业挑战呈现清晰、具体。
访谈提问轻松自然,对访谈目的回应准确,访谈感悟和职业了解关键内容把握到位。
其他要点
包括自我分析、目标设定、行业与职业选择、能力提升、职业规划实施、持续学习、人际关系与网络、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虑。
这些要点共同构成了大学生职业规划审核的全面框架,旨在确保学生规划的职业道路既符合自身特点,又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