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修专业管理办法

略懂点知识 · 2024-12-25 03:48:23

大学辅修专业管理办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总则

目的: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

定义:主辅修制是指普通本科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按照另一专业的辅修学士学位或辅修专业培养方案修读相关课程,获得相应证书的学习方式。

组织管理

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管理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教务处统筹管理全校辅修专业教学活动,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审查、教学计划与主讲教师审定、集中考试安排、学生学籍处理审核、毕业审核、证书发放管理、教务系统管理与维护等。

辅修专业设置与学分要求

辅修专业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从学校现有专业中选择设立,要求具备良好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质量有保证。

辅修专业学制一般为2年,实行学分制管理,总学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课程设置以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可适当增加实践环节。

修读条件和程序

学生报名条件:通常要求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二年级学生,修满主修专业第一年的全部课程且无不及格记录,学分成绩在某一标准及以上。学生所选辅修专业原则上应与主修专业在本科专业目录中不属于同一专业类。

辅修专业招生程序:学生申请,经所在学院(系)资格初审后提交辅修专业开设学院(系)报名。具体招生名额和招生简章需报教务处核定后公布。

培养方案

辅修专业培养方案应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主要课程、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辅修专业总学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学分要求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并经学校审批后执行。

教学管理

辅修专业教学管理由开办学院和教务处共同负责。开办学院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任课教师的聘任、课程编排、课程考试、成绩统计录入和学生管理等。教务处负责教学计划备案、教材预订、教学质量监控、证书授予资格审定以及证书印制和发放等。

申请审批手续

学生每学期的期中办理辅修申请审批手续。申请辅修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本科教学管理系统”进行报名申请,辅修专业学院按照公布的接收条件对申请学生进行审核,确定拟同意接收名单报教务处审批。

证书授予

学生应于完成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所有课程后一星期内递交授予辅修学位证书或辅修专业证书的申请。开设辅修专业的学院接到学生申请后,应组织对学生辅修专业的学业成绩进行审查,并提出授予辅修学位证书或辅修专业证书的意见,教务处进行复核,学校批准。

这些管理办法旨在确保辅修专业的实施质量,规范学生的修读程序,并保障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证书。各大学的具体实施办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大致框架和核心内容基本一致。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