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隐性资源包括以下几类:
物质性隐性课程
校园环境(如建筑、景观、绿化)
教学设施(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
观念性隐性课程
校风、班风、教风
教育理念、教学目标
价值观、道德观
心理性隐性课程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人际交往技巧、团队合作能力
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
制度性隐性课程
学生守则、规章制度
班级管理方式、评价制度
权力结构、阶级差异
活动与比赛资源
学校策划的活动(如文化活动、竞赛等)
大学生参与的比赛(如创业比赛、专业比赛等)
导师制资源
导师(Mentor)制,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网络媒体资源
通过新媒体搭建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精神与物质资源
图书馆提供的电子期刊和书籍资源
国际学生办公室提供的学术指导服务
健康中心提供的医疗服务
经济资助资源
通过体测数据或餐卡消费数据发放的补助
教授资源
教授的学术/科研能力及其提供的科研项目和人脉
这些隐性资源虽然不直接体现在课程表中,但对学生的价值观、态度、技能和个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建议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