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礼仪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仪容仪表
头发:前不挡眼,后不披肩,过肩长发应束起或盘起,发型不夸张,不理过短的头发,不染夸张彩发。
手部: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留长指甲,不涂色彩鲜艳的指甲油。
面部:牙齿洁白,口腔无异味;保持眼部整洁,不戴墨镜和有色眼镜。
妆容:日常化妆自然大方、淡雅,与肤色相配,杜绝浓妆,不使用气味过浓的化妆品。
着装:柔和大方、便于活动。不穿吊带背心、超短裙等过于暴露或透明的服饰。提倡上班时间着工装,佩戴校徽、姓名牌。学校有明确通知的仪式、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统一着工装,佩戴校徽、姓名牌。
鞋子:上班时不穿拖鞋、走路声响大的掌钉鞋,尽量穿平底鞋。
佩饰:上班时不佩戴戒指、耳环和耳钉,或太夸张复杂的胸饰,所佩饰物应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行为举止
守时:守时是自律之德,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微笑:真诚自然,亲切和蔼,生友善之感,增可信之心。
眼神:亲切有神,视角转动方位适宜,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不可长时间凝视某一名学生。
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目光要柔和、闪亮、清澈,让学生易接近、敢于坦言。当讲话出现失误被打断、或出现突发事情,中断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
站姿、坐姿:站、坐端正,身体不东歪西倒,不前倾后仰。要有良好的坐姿,尤其是家访的时候。这是对家长的尊重,便于和家长沟通。
行走:走路自然,挺胸收腹,充满活力、信心。上课举止文明,面带微笑,讲台上注意站姿,无特殊情况,不坐着上课。
言谈举止
说话声调保持自然、清晰、柔和、亲切,不尖声高叫,不吹口哨。
说话要用敬语、礼貌用语,“请”、“谢”字不离口。当学生敬礼或问好时,教师应热情还礼或示意。
批评学生要选择好有利于学生接受意见的地点和场合,并注意方法,不训斥、辱骂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接待客人时不能流露出厌烦、冷淡、愤怒、紧张和恐惧的表情,不能扭捏作态、挤眉弄眼、吐舌等。
公共场所礼仪
进出校门要主动向人问好,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慢行至指定存放处,整齐排放。
课堂要准备好上课教材、教具,课堂上不接打手机,讲课不坐着、不靠着,也不过多来回走动。多用敬语“请”字和尊敬手势,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
办公室要举止规范,谈吐文雅,遵守公德,文明办公,不大声喧哗,办公室及校园其他公共场所不得吸烟。
升旗要不戴墨镜、要脱帽,立正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会场要聚精会神听会,手机置静音或关闭,不接打手机,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
与家长交往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家访时有预约。
社交要尊重他人,礼貌待人,要约束自己,自律自重。
网络礼仪
教师在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与他人交往时,应牢记教师身份;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尊重他人;留言板上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这些礼仪要求旨在展现教师的专业形象,尊重他人,以及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育环境。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