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造价员常遇问题包括:
土方问题
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
垫层如果需要支模,要考虑增加工作面;如果不支,不考虑土方工作面。默认状态不考虑增加工作面,按上部基础考虑放坡。
沟槽的确定按长度大于宽度的3倍以上;同样长宽比小于3的为基坑。
回填土的运输距离包括5米运输。
桩基及基础垫层问题
每个单位工程的打(灌注)桩总工程量小于下表时,其人工、机械(包括送桩)项目工程量需要调整。
定额以打直桩为准,如果打斜桩,1:6以内;如斜度大于1:6,人工、机械需要调整。
地面打桩坡度以15°为准,如果大于15°,如果在基坑内或打坑槽内打桩,需要按相应的人工、机械调整。
各种灌注桩的充盈系数定额内已经考虑,定额套用时不能再乘以充盈系数。
打预制桩已经考虑了场内运输300米,超过300米需要另行考虑。
人工挖孔桩按15m编制,如果超过,需要调整;钻孔桩深度按50m编制,如果超过,需要调整。
整板基础如果采用压路机碾压,增加光轮压路机(8t),同时扣除定额中电动打夯机台班。
垫层厚度以15㎝内为准,厚度超过15㎝套砼基础相应的子目。
施工机械台班单价问题
施工机械台班单价中已经包含了机械安拆费和进出场运费,但大型机械设备的机械台班中未包含这些费用,需要单独计算。
水电费问题
施工工地没装表时,结算时可以从工程款中扣除水电费,但需要详细分析预结算书中的水电费,并按定额中所含的水电费扣除。
合同条款理解问题
造价员需要熟读相关法学课程,理解招标文件条款与合同条款的关系,明确合同文件及讲解序次。
造价名词理解问题
需要理解专用造价名词如甲供材、资料暂估价、暂定金额、暂估专项工程等的含义和运用。
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差别问题
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在工程量计算、综合单价确定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造价员需要明确这些差别。
工程造价下浮问题
工程造价下浮应在税前还是税后进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甲供材料问题
甲供材料的退款额应放到工程造价之后,计算退款额时不计算规费和税金。
甲供材料数量如何计量由合同来约定,一般情况下是按甲方实际提供的数量来确定。
工程项目属性问题
厂区内的道路和排水工程属于土建项目还是市政项目,应根据具体设计情况套用相应的定额。
施工配合费问题
对于建设单位平行发包的工程,如果施工工艺需要配合,可以计取施工配合费。
政策法规变化问题
政策法规的调整如税收政策、环保政策等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造价员需要及时关注这些变化。
造价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市场信息的不透明,工程项目的投资方、设计方、施工方等各方对造价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导致造价估算不准确。
造价管理不规范问题
一些工程项目在造价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现象,如造价核算不严谨、造价控制不力等,导致工程造价偏高。
设计与施工脱节问题
设计与施工往往由不同的单位承担,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之间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工程造价。
材料价格波动问题
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期间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若未能及时调整材料价格,将导致工程造价失控。
人力资源成本上升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人力资源成本逐年上升,对工程造价产生较大影响。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造价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造价员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