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师在设置楼梯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规范:
合理布局
楼梯间应位于建筑物的明显位置,便于人员疏散。
楼梯间应与其他区域相对隔离,减少火灾蔓延的风险。
足够的宽度
楼梯间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需求,根据建筑物的使用人数和楼层高度确定。
楼梯宽度不小于1.2米,疏散楼梯不小于1.1米。
构造要求
室外楼梯的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米,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米。
倾斜度不应大于45º。
楼梯和疏散出口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小时,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小时。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门开启时,不得占用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米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封闭楼梯间
楼梯间靠外墙布置,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首层如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内墙上不开设其他门窗洞口;楼梯间墙体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小时的不燃烧体。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其他要求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平方米;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0平方米。
特殊情况
高层住宅单元和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任一户门或从任一疏散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不大于10米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
剪刀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并分别设置前室。
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小时的不燃烧体分隔。
这些原则和规范旨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同时减少火灾蔓延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消防工程师还需根据具体建筑的使用性质、高度、人员密度等因素,灵活应用这些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