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级建造师考试的《建筑工程》科目中,关于温度的相关考点包括:
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 ,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
主体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指标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现场拌制的砂浆
应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
砌筑方法
通常宜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砌筑方法。
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无切实有效措施时,不得使用于建筑物防潮层以下墙体、长期浸水或化学侵蚀环境、砌块表面温度高于80℃的部位、长期处于有振动源环境的墙体。
高强度螺栓安装
环境气温不宜低于-10℃;当摩擦面潮湿或暴露于雨雪中时,停止作业。
灌浆施工
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当连接部位温度低于10℃时,应对连接处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
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
大体积防水混凝土在炎热季节施工
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
高温天气施工技术
对露天堆放的粗、细骨料应采取遮阳防晒等措施;必要时,可对粗骨料进行喷雾降温。
混凝土浇筑人模温度不应高于35℃。
这些考点体现了在高温环境下施工时需要考虑的各种温度控制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建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并采取适当的温控措施,以防止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工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