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二级建造师现浇结构时,应注意以下关键点:
施工方案与流程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结构形式、材料与配合比、施工工艺及流程、模板及其支架设计、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施工、预应力施工等。
对于整体式现浇和单元组合式现浇,分别明确其施工流程和技术要点,例如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垫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底板及池壁浇筑等。
模板与支架施工
确保模板和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安装牢固,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变形或移位。
对于跨度较大的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以补偿混凝土收缩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采用穿墙螺栓来平衡混凝土浇筑对模板侧压力时,应选用两端能拆卸的螺栓或在拆模板时可拔出的螺栓。
止水带安装
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叠接;金属止水带接头应按其厚度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咬接或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
钢筋工程
严格控制钢筋原材的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进行见证取样和复试。
钢筋加工制作时,应复核加工表与设计图,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整齐有序堆放。
钢筋绑扎与安装时,要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和垂直度,确保钢筋的连接质量和位置准确。
混凝土施工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降低水泥水热化产生的热量。
选择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候浇筑混凝土,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对支架进行监测和维护,防止支架下沉变形,确保浇筑质量。
质量验收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对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无严重缺陷,并对已经出现的缺陷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技术处理方案
对于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验收。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有效处理二级建造师现浇结构中的各种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