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工程师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投资估算
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建设单位或委托的咨询机构根据现有资料,采用一定方法对建设项目未来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预测和估算。
设计概算
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设计图纸及说明、概预算定额、设备材料价格等资料,编制确定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生产或使用所需全部费用。
修正概算
在技术设计阶段,根据对建设规模、结构性质、设备类型等方面的修改、变动,对初步设计概算进行相应的调整。
施工图预算
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工程开工前,根据预算定额、费用文件计算确定建设费用。
工程结算
承包方按照合同约定,向建设单位办理已完工程价款。
竣工结算
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反映建设项目实际造价文件和投资效果的文件,是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建设项目经济效果的全面反映,是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办理其交付使用的依据。
成本核算程序
通过对项目从开发筹划、设计、施工至竣工验收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合理拟定与控制工程建导致本,以利工程顺利进展,保障开发效益。
此外,工程造价管理流程还可以包括以下环节:
项目规划阶段:
对项目进行粗略的规划,评估风险和局限性,并给出可行性报告。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包括设计预算和施工预算,分配资源。
项目筹划阶段:
审计核算部提出建安成本控制目标的分析意见,提供委托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限制,审查设计成果是否在限制指标范畴内,提出调节意见或追加投资建议,并在施工合同签订前完成造价预算。
施工阶段:
审计核算部阶段性反馈造价控制情况,提出预警。工程材料部审核工程项目材料规格、数量、品牌及市场原价。项目经理部审查工程项目预、结算和进度款资料。财务部复核工程预、结算和材料价格。
招标和合同管理:
根据公司安排工作,进行招标,确定中标单位,委托施工图预算编制,审核造价,发布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确定中标单位并审核投标报价。
分包方管理:
分包方准入控制流程,包括分包方资质审核、资料复审、特别工种复验等,颁发“施工生产准入证书”。
全过程造价管理:
包括工程款支付、变更洽商管理、合同评审、变更洽商内部审核、变更洽商结算审核、施工单位采购材料设备技术审核、结算审核等。
这些流程和环节共同构成了造价工程师管理的完整体系,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