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师在平面布置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
常用布置逻辑
底层架空或通廊:利用内部庭院或通廊分别进入不同功能的入口,如门厅与周围功能的相对位置关系,展厅的布置方式(串联式、并联式、错位并联式、上下两层展厅的流线联系、视线联系等)。
辅助空间组合:卫生间、楼梯间、电梯厅等辅助空间的位置和布置逻辑套路,如组合后放置于平面门厅附近,并确保卫生间不对门厅产生干扰。
细节处理
体块切分:体块过长导致屋顶或立面呆板时,可以通过加减法或其他造型手法打破不理想效果。
现场布置原则与标化管理
职工生活区与施工生产区分开:便于管理。
现场满浇素混凝土硬化:建立有效的排污系统。
分阶段布置:基础、主体、装饰等分阶段进行布置。
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做好防护、亮化、绿化工作。
现场布置紧凑:尽量利用原有建筑。
保障现场运输道路畅通:道路应围绕单位工程环形布置,转弯半径要大于工地最长车辆拐弯的要求。
围挡(墙)布置
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不得留有缺口,根据地质、气候、围挡(墙)材料进行设计与计算,确保围挡(墙)的稳定性、安全性。
对称布置与非对称布置
对称布置:适用于需要强调均衡和秩序感的场所,如宫殿、大型会议厅等。
非对称布置:适用于需要创造动态和活力氛围的场所,如艺术馆、咖啡馆等。
分区布置
功能区域划分:将建筑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工作区、会议区、休息区,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减少相互干扰。
开放式布置
空间打通:适用于需要创造开放、通透感的场所,如展览馆、商场等。
施工总平面布置
控制用地:严格控制在建筑红线之内,尽量减少施工用地。
合理组织运输: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减少二次搬运。
利用原有建筑:尽量利用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
满足施工需求:各项施工设施布置要满足方便施工、安全防火、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的要求。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巧,建造师可以有效地进行平面布置,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完成。